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

浏览:次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5日 00:20

吉农院院发〔2021〕20号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的通知(教督〔2021〕1号)要求,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和吉林省教育厅安排部署学校将接受教育部组织的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审核评估。这既是对学校2011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来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总结学校办学经验、查找问题的良好契机,更是凝心聚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十四五”战略规划目标,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核心地位。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紧紧把握审核评估这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的历史性机遇,通过全面评价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引导和推动学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区域、服务行业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引导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原则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办学方向、育人过程”等方面,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资源条件、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等内容,坚定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做足应用型、做特应用型、做强应用型,坚定以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点,实现内涵发展。坚持“四个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科学评价导向,促进学校优势特色发展;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服务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1.对标对表、抓实抓细。对标对表评估工作要求和审核重点,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唯一标准,定性定量分析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和核心特征数据,抓实抓细各项指标的分解、细化与落实工作,协调推进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审核评估工作同步开展。

2.问题导向、重在建设。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科学评价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现状,引导学校查缺补短,夯实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推动学校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压实责任、全员参与。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通力合作,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评估工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评估工作开展;压实各处室、各院部、各工作组在评估中的责任,确保评估工作高质量完成。

三、工作目标

1.加强内涵建设。通过审核评估,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办学功能,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服务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2.巩固教学中心地位。通过审核评估,牢固树立“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理念,使领导重视教学、经费优先教学、政策倾斜教学、舆论导向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使评估成果惠及广大学生。

3.统一思想,转变观念。通过审核评估,使全校师生员工正确认识审核评估,明确审核评估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4.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审核评估,查找不足补漏点,切实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凸显特色出亮点。

5.坚定应用型办学定位。通过审核评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准确把握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做足应用型、做特应用型、做强应用型。

四、评估范围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的通知要求,学校参加的第二类第三种审核评估是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工作质量的核心要素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包括7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78个审核重点。在审核重点中,统一必选项51个,特色必选项13个(K),类型必选项12个(B),首评限选项2个(X)。其中,在基本要求中增设了13个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水平的拓展性要求;在量化指标中设置了必选项和可选项,学校可以根据办学实际、发展阶段和改革需求,自主选择其中的8个或多个可选项目,引导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五、评估重点

1.考察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达成度,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其中四新建设、双万计划、优秀教材、创新创业教育、行业企业共建共享资源、案例、教材、慧教室、实验室建设为新增指标);

2.考察教师和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其中师德师风建设、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情况、教学经费投入为重中之重;“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为新增指标);

3.考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其中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建设情况为新增指标);

4.考察学生学习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其中学生理想信念和品德修养、通识教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措施与成效、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优质资源吸收内化、学分制为新增指标);

5.考察学校党政领导重视本科教学、落实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的措施及成效,考察人事、财务、总务、后勤、资产等部门保障及服务教学的情况(其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课程思政建设与成效、四个回归的实现情况、学校对师生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置情况为新增指标);

6.考察高校上一轮评估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增设问题清单)。

六、组织机构

根据工作需要,学校成立本科教育教学评建组织机构(如下图),书记、校长担任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各处室、院部党政负责人为评估领导小组成员;成立评建工作办公室,评建办公室成员由各院部、相关职能处室推荐。评建期内如因工作调离、退休等原因不能承担相关工作,由接任人员完成。

        图片1.png

七、工作进程和主要任务

为高效完成评建的各项工作,做到重点突出、任务明确、推进有序,评建工作划分为宣传发动、自评自建、迎接评估、评估整改4个主要环节,方案制定、宣传部署、专业评估、自评、状态数据填报、预评、迎评、整改8个具体阶段进行,各环节、各阶段的时间进程和核心任务如下表:

表  评建工作进程和核心任务

主要环节

具体阶段

时间

核心任务

宣传发动

学习、方案制定

2021年3~6月

学习文件,研究制定学校评建工作方案。

宣传、发动、部署

2021年6~12月

建设评建网站、编制评建手册、召开评建动员大会、评建工作组会议、开展专题辅导。

自评自建

专业评估

2022年1月~

2023年5月

研究制定学校专业评估方案、组织各学院开展全专业自评和校外专家综合评价,形成专业评价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

自评

2023年5~12月

各工作组完成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

形成学校自评报告初稿,完成专业评估整改。

状态数据填报

2023年8~12月

完成状态数据填报和分析报告。

预评与整改

2024年1~5月

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预评工作组,对学校的评建工作及材料进行诊断性评估,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相关材料。

迎接评估

迎评

2024年6月

落实专家组进校评估的接待、联络工作;全力以赴,配合专家组做好实地考察和意见反馈等各项工作。

评估整改

整改

2024年6~8月

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方案,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任务;撰写整改工作总结并上报;总结评建工作,对在评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八、工作要求

 

八、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要充分认识评估工作的目的、作用和对我校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理念,科学谋划、立足长远,为“十四五”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统筹安排,团结协作,强化落实。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全校各个单位、各个领域,任务艰巨。各单位、各部门要通力协作,确保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圆满成功。

九、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学校各单位、各工作组要按照本方案的实施内容与时间,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确保审核评估顺利通过。

2.强化条件支持。

(1)人员保障:学校按照审核评估工作方案配齐配强评建工作办公室人员队伍,按审核评估工作方案要求由各教学院部、相关处室选派推荐工作人员到评估工作办公室,保证评估工作人员及时到岗并在评建工作办公室工作至此项工作结束。

(2)经费保障:学校设立审核评估工作专项资金,确保各项评建工作顺利进行。

(3)绩效保障。学校对选派到评建工作办公室工作的人员,其教学工作量参照学校绩效分配实施办法中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标准执行。

3.强化责任担当

各责任单位和部门要切实增加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扎实苦干,以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实际成效,促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